“察察而明”单字解释
察:基本词义 ◎ 察 詧 chá 〈动〉 (1) (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祭声。本义:观察;仔细看) (2) 同本义 [examine;look into;scrutinize;observe] 察,复审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览察草木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 纤微皆审谓之察。——贾谊《道术》 察其所以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 微察公子,公子颜色愈和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 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 (3) 又如:观察(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);觉察(发觉,看出来) (4) 明察,知晓 [observe;see clearly] 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 故察己则可以人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 (5) 又如:察士(能明察事理的人);察议(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。通常指过失较轻者) (6) 调查;考察 [investigate]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传》 (7) 又如:察勘(实地调查);察访...
明:基本词义 ◎ 明 朙 míng 〈形〉 (1) 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 jiǒng 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 (2) 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 [brilliant;light;bright] 朙,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照临四方曰明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 东方明矣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 明,精白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 视曰明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 明则著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 明星谓之启明。——《尔雅》 东有启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 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秋浦歌》 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—— 苏轼《赤壁赋》 禁卒居中央,牖其以通明,屋极有窗以达气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明月斜挂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 江...
而:基本词义 ◎ 而 ér 〈名〉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胡须形。上面的“一”表示鼻端,“|”表示人中;下面分内外两层,外层象两腮的胡子,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。“而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颊毛) 同本义 [bristles on the jaws] 而,颊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词性变化 ◎ 而 ér (1)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,可连接词、短语和分句,表示多种关系 [and;furthermore;moreover;but also;into the bargain;if;in case;however] (2)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,黑质而白章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 (3)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 (4)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 (5) 表示转折关系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 (6)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(如果)有意;瞻余马首可也。——清· 徐珂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