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视清高”单字解释
清:基本词义 ◎ 清 qīng 〈形〉 (1) (形声。从水,青声。“青”,碧绿透彻,也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水清) (2) 同本义。与“浊”相对 [limpid] 沧浪之水清兮。——《孟子》 河水清且涟猗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 举身赴清池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 临清流而赋诗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 发之欲其清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 水尤清冽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 (3) 又如:清直(河水清澈顺流貌);清波(清澈的水流);清泚(清清的河水);清涟(清澈的细水波);清活活(水清澈而流动貌);清照(清澈明亮);清悠悠(清澈明亮貌);清深(水色清澈);清酤(清圣。清酒);清雨(清净的雨);清英(清酒);清茗(清茶) (4) 清洁;洁净;纯洁 [clean;pure] 京室密清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 身中清...
自:基本词义 ◎ 自 zì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“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鼻子) (2) 同本义 [nose] 自,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 (3) 始;开头 [beginning] 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》 (4) 起源 [origin] 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——《礼记》 (5) 又如:自顷(近来) 词性变化 ◎ 自 zì 〈代〉 (1) 自己,自我;本身 [self;oneself;one’s own] 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——《诗·小雅 ·节南山》 自引而起,绝袖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 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——《孟子》 自比于人。(“人”指信陵君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。(“度”,估计;“得”,指圆满得到;“之”,代援赵的...
视:基本词义 ◎ 视 視、眡、眎 shì 〈动〉 (1) (会意兼形声。从见示,示亦声。见,看见。示,表现。本义:看) (2) 同本义 [look at] 视,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——《书·泰誓中》 目不能徧视,手不能徧操。——《墨子·辞过》 子兴视夜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子曰鸡鸣》 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 熟视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 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——柳宗元《三戒》 撤屏视之,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 (3) 又如:视探(看望,探望);视瞻(顾盼的目光);视日(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;注视太阳);视远步高(高视阔步);视习(见习) (4) 考察,察看,审察 [inspect] 视其所以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 下视...
高:基本词义 ◎ 高 gāo 〈形〉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楼台重叠之形。汉字部首之一。从“高”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。本义:离地面远;从下向上距离大) (2) 同本义 [high;tall] 高,崇也,像台观高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 巽为高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传 穷高极远,而测深厚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 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 无楚、 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 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。——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 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最高日观峰,在 长城南十五里。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 (3) 又如:高平(指土地高而平);高丘(高的土山);高坛(高耸的祭坛);高燥(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) (4) 等级在上,超越流俗或标准 [above the average;of a high degree;superior;advanced] 轻辞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