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山五岳”单字解释
三:基本词义 ◎ 三 sān 〈数〉 (1) (指事。本义:数目。二加一的和) (2) 同本义 [three] 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从三数。——《说文》 三,数名。——《广韵》 二与一为三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 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——《老子》 王三赐命。——《易·师》。荀注:“三者阳德成也。” 结恨三泉。—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。注:“三者数之小终。”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。——《易·需》 纪之以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下》 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。——《战国策》 (3) 又如:三叉(三歧的道路);三木(古时套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上的刑具);三节(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、三月三上巳节、九月九日重阳节);三学(太学、武学、宗学;或指府学、州学、县学);三衙(三次,三回);三巡(斟茶或酒三次);三休(三顿);三脚猫(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);三班六房...
五:基本词义 ◎ 五 wǔ 〈形〉 (五,会意。从二,从乂。“二”代表天地,“乂”表示互相交错。本义:交午,纵横交错) 同本义 [cross] 五,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葛屦五两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 羔羊之皮,素丝五紽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 词性变化 ◎ 五 wu 数 (1) 四加一的和 [five] 五,数也。——《广韵》 五载一巡守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 塞其五山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五战于秦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 起则五六揖。——明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 监五室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(2) 又如:五路总口(通往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路的交叉口);五车腹笥(腹中装有五车书,比喻知识丰富,学问渊博);五方旗帜(按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个方位,插上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旗);五伯(春秋时先后称霸的齐桓公、晋文公、楚庄王...
山:基本词义 ◎ 山 shān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“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 (2) 同本义 [mountain] 山,土有石而高。——《说文》 山,土之聚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 山人取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 夏后代山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 太行、 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 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——《荀子·赋》 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——《书·旅獒》 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陆游《游山西村》 (3) 又如: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山神);山阿(山中凹曲的地方);山岩(山峰;山崖);山隈(山角);山啜(山岔);山落(山岔;山角落);山孤钉(小山包);山头(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;坟地;山墙);山长(科举时代...
岳:基本词义 ◎ 岳 嶽 yuè 〈名〉 (1) (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:高大的山) (2) 特指名山“五岳”或“四岳” [high mountain] 嶽,东岱、南霍、西华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巡狩所至。从山,狱声。古文从山,象高形,今作岳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唐虞四岳,至《周礼·大宗伯》,始有五岳之名。 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山》 (3) 即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又如:岳宗(五岳之中的嵩山);岳帝(东岳泰山之神、东岳大帝的简称);岳华(西岳华山);岳庙(五岳之神的庙宇。特指东岳庙) (4) 高大的山 [high mountain] 二女感于崇岳兮。——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也。” 山岳潜形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(5) 又如:岳阡(山上墓道);岳秀(山岳秀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