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敲山振虎”单字解释
山:基本词义 ◎ 山 shān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甲骨文和金文字形,象山峰并立的形状。“山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) (2) 同本义 [mountain] 山,土有石而高。——《说文》 山,土之聚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 山人取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 夏后代山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 太行、 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 生于山阜,处于室堂。——《荀子·赋》 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——《书·旅獒》 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陆游《游山西村》 (3) 又如:山霭(山上的云气);山灵(山神);山阿(山中凹曲的地方);山岩(山峰;山崖);山隈(山角);山啜(山岔);山落(山岔;山角落);山孤钉(小山包);山头(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;坟地;山墙);山长(科举时代...
振:基本词义 ◎ 振 zhèn 动 (1) (形声。从手,辰声。本义:赈济;救济) (2) 同本义 [relieve] 振,举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振,救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言》 三曰振穷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 踣弊不振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 君子以振民育德。——《易·蛊》。 (3) 又如:振恤(赈济);振贷(赈济);振业(救济之使有产业);振穷(救助困穷的人) (4) 挽救;救治 [remedy; save; rescue] 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,则忘不可振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 (5) 又如:振理(救治);振除(救治) (6) 抖动;摇动 [vibrate;shake] 振,动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 举若振槁。——《史记·礼书》 蛰虫始振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 六月莎鸡振羽。——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 果敢而振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 必振衣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 迁我如振落叶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 振衣裳...
敲:基本词义 ◎ 敲 qiāo 〈动〉 (1) (形声。从攴,高声。攴, pū ,轻击。象手(又)拿小棍轻击的样子。本义:敲击,叩打) (2) 同本义 [knock]? 敲,击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夺之杖以敲之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二年》。释文:“击声也。” 下见共王五伯,将敲其头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当务》 僧敲月下门。——宋·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 欲着敲字。 作推敲之势。 作敲字佳矣。 敲剥天下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 (3) 又如:敲扑(拷打);敲丝(银子。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,故称);敲枰(下棋);敲翻(打断) (4) 推敲 [weigh]。如:敲一敲实(摸底;探虚实);敲句(推敲语句);敲吟(推敲吟诵诗句);敲推(推敲);敲磕(推敲,琢磨);敲诗(推敲诗句) (5) 敲诈 [blackmail]。如:敲削(敲剥。敲诈剥削);敲磕(敲诈);敲磨(犹敲剥);敲镘儿(敲诈钱财) 词性变化 ◎ 敲 qiāo 〈名〉...
虎:基本词义 ◎ 虎 hǔ 〈名〉 (1) (象形。金文字形象以虎牙、虎纹为特征的虎形。本义:老虎) (2) 同本义 [tiger],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( Panthera tigris ),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,尾长而无簇毛,有黑圈,下体大部白色,无鬣,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,山兽之君。——《说文》 阚如虓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常武》 虎狼之心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苛政猛于虎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 曹公豺虎也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气吞万里如虎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(3) 又如:虎螭(虎与龙);虎啸(虎吼叫);虎跃(猛虎腾跃);虎残(虎口余生) (4) 凡伤害物类之虫,也以虎名之 [insect]。如:蝇虎;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,故得虎名。——《本草纲目》 (5) 姓 词性变化 ◎ 虎 hǔ 〈形〉 (1) 比喻威武勇猛 [brave]。如:虎虎势势(形容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