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ānfáng

关防


拼音guān fáng
注音ㄍㄨㄢ ㄈㄤˊ

繁体關防

词语解释

关防[ guān fáng ]

⒈  防备,防范。

周瑜关防严紧,因此无计脱身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guard against;

⒉  关隘有军队驻守的地方。

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——唐·杜甫《塞芦子》

a frontier pass;

⒊  印信的一种。长方形,始于明初,又称“大印”

Government seal;

引证解释

⒈  守关防边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文帝诔》:“思恩荣以横奔兮,阂闕塞之嶢峥。顾衰絰以轻举兮,迫关防之我婴。”
唐 钱起 《奉送户部李郎中出塞》诗:“关防驱使节,花月眷离筵。”
宋 苏轼 《贺高阳王待制启》:“峻登祕近之直,重易关防之雄。”

⒉  用兵防守的关隘。
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其水东南流出峡,峡左有城,盖古关防也。”
唐 杜甫 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 秦 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”
唐 罗隐 《定远楼》诗:“近日关防虽弛柝,旧时栏槛尚侵云。”

⒊  防守;警备。

宋 曾巩 《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》:“所贵有所关防,可以暗消盗贼。”
元 杨暹 《西游记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叫大小神将,与我驰报与我儿 那叱,下方着意关防,四下用心围定。看那 护国天王,必捉 通天大圣。”
清 夏燮 《中西纪事·猾夏之渐》:“行不监押之,止不关防之,十三省之山川形势,兵马钱粮,靡不收归图籍而莫之禁,古今有此玩待外国人之政不?”

⒋  防范。

宋 司马光 《上听断书》:“今国家政事未有不先经两府相与商议,然后施行。关防祕密,外人莫得而知。”
明 陆容 《菽园杂记》卷三:“壹、贰、叁、肆、伍、陆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阡、陌等字,相传始于国初刑部尚书 开济,然 宋 边实 《崑山志》已有之。盖钱穀之数用本字,则姦人得以盗改,故易此以关防之耳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九回:“他儿子叫做 金跃,却是一字不通的,考期在即,要寻一个替身。这位学道的关防又严,须是想出一个新法子来。”

⒌  印信的一种,始于 明 初。 明太祖 为防止作弊,用半印,以便拼合验对。后发展成长方形、阔边朱文的关防。 清 代,正规职官用正方形官印称“印”。临时派遣的官员用长方形的官印称“关防”。

明 刘辰 《国初事迹》:“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纸於各部,查得或钱粮军需段疋有差错收正,却将印纸填写咨呈补卷,事发, 太祖 怒曰:如此作弊瞒我,此盖部官容得,所以布政司敢将空印填写。尚书与布政司官尽诛之。议用半印勘合行移关防。”
明 刘若愚 《明宫史·内府职掌·司礼监》:“南京 正副守备太监二员,关防一颗,其文曰‘ 南京 守备太监关防’。”
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四回:“倍立 久居 中国,晓得官场上的情形,看过批禀上印着制臺的关防,知道不错。”
姚雪垠 《长夜》三七:“如今只等着 徐寿椿 那方面把关防、旗帜、军装和子弹等项发下来。”

⒍  经官的讼事。

元 无名氏 《村乐堂》第二折:“若拏贼做箇证见,我着他望穿堂打会关防。”

国语辞典

关防[ guān fáng ]

⒈  关隘有兵驻守的地方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一〇回》:「信贾诩有先见之明,重用其计,只理会紧守关防,由他搦战,并不出迎。」

⒉  刻有政府机关全衔的印信。

⒊  防止串通或泄露机密的措施。

《石点头·卷七·感恩鬼三古传题旨》:「宋朝关防尚宽,一个应举秀才,与大座师两相宾主,全无回避。」

⒋  关照设防。

《西游记·第三四回》:「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,执壶酾酒,不住的两头乱跑,关防的略松了些儿。」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