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ái

遗才


拼音yí cái
注音一ˊ ㄘㄞˊ

繁体遺才

词语解释

遗才[ yí cái ]

⒈  谓荐举、科举遗漏人才;埋没人才。

⒉  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。

⒊  秀才参加乡试,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,临时添补核准的,称为“遗才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荐举、科举遗漏人才;埋没人才。

三国 魏 曹植 《七启》:“举不遗才,进各异方。”
唐 贾岛 《送沉秀才下第东归》诗:“下第子不耻,遗才人耻之。”
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五:“谁遣文章太惊俗,何缘场屋不遗才。”

⒉  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。

《晋书·忠义传·嵇绍》:“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,每曰:‘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,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。’”
唐 梁鍠 《天长节》诗:“愿持金殿镜,处处照遗才。”
宋 苏轼 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﹝ 陈师道 ﹞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,若将终身,苟非其人,义不往见,过壮未仕,实为遗才。”
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:“是年及 端拱 初,礼部试已,帝虑有遗才,取不中格者再试之,於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。”

⒊  秀才参加乡试,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,临时添补核准的,称为“遗才”。

《警世通言·唐解元一笑姻缘》:“虽然免祸,却不放他科举,直至临场, 曹公 再三苦求,附一名於遗才之末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胡四娘》:“明年,学使科试士,而公适薨, 桯 縗哀如子,未得与试。既离苫块, 四娘 赠以金,使趋入遗才籍。”

国语辞典

遗才[ yí cái ]

⒈  虽有才华而考试落第的人。

《宋史·卷一五五·选举志一》:「是年及端拱初,礼部试已,帝虑有遗才,取不中格者再试之,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。」

⒉  旧时秀才考举人时,临时核准参加考试的人,称为「遗才」。

《警世通言·卷二六·唐解元出奇玩世》:「直至临场,曹公再三苦求,附一名于遗才之末。是科遂中了解元。」

词语首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