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è

蛤蚧


拼音gé jiè
注音ㄍㄜˊ ㄐ一ㄝˋ
词性名词

词语解释

蛤蚧[ gé jiè ]

⒈  一种爬行动物,形似壁虎且大,头大,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。吃蚊、蝇等小虫。中医用做强壮剂。

reptile phrynosoma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蛤解”。爬行动物。形似壁虎而大。背部紫灰色,有红色斑点;尾部暗灰色,有七条环带斑纹;腹部灰白色,散有粉红色斑点。栖于山岩间、树洞内或墙壁上,捕食昆虫、小鸟等。干燥体入药,有强壮作用,主治虚劳咳嗽、气喘等症。也称大壁虎。

《方言》第八:“桂林 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鸣,谓之蛤解。”
郭璞 注:“似蛇医而短身,有鳞采, 江 东人呼为蛤蚧。”
唐 刘恂 《岭表录异》卷下:“蛤蚧,首如虾蟇,背有细鳞如蚕子,土黄色,身短尾长,多巢於树中。 端州 古墙内有巢于厅署城楼间者,暮则鸣,自呼蛤蚧……里人採之,鬻于市为药,能治肺疾。医人云:药力在尾,不具者无功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鳞一·蛤蚧》﹝集解﹞引 李珣 曰:“生 广南 水中,夜即居於榕树上,雌雄相随,投一获二。”
清 吴炽昌 《客窗闲话初集·双缢庙》:“遽尔双璧同组,立绞鸳鸯之颈;循环合体,牢牵蛤蚧之身。”

国语辞典

蛤蚧[ gé jiè ]

⒈  动物名。爬虫纲有鳞目。长四、五寸,首如虾蟆,背绿色,与蜥蜴同类异种。以此浸酒称为「蛤蚧酒」,可作药用。

英语Phrynosoma cornuta (a kind of toad)​

法语Gekko gecko

词语首拼